<output id="1tyk5"></output>

      1. <ins id="1tyk5"><video id="1tyk5"></video></ins><tr id="1tyk5"><nobr id="1tyk5"><ol id="1tyk5"></ol></nobr></tr>
        <output id="1tyk5"><track id="1tyk5"></track></output>
        林州市利貞心理咨詢
        資訊動態

        服務內容

  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  林州市利貞心理咨詢
        聯系人:岳老師
        手機:13837283094
        網址:www.cq308.cn
        地址:林州市一中西校

        如何及時識別與應對青少年心理問題?

        時間:2023-03-31 瀏覽:360次

        轉自:生命時報


        本應是熱血活力、充滿希望的年紀,是什么樣的痛苦讓他們把輕生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?家長、學校以及青少年本人該如何識別心理問題?

        和成年人相比,青少年心理疾病有什么特點?

        目前,青少年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是抑郁情緒,但抑郁情緒不等于抑郁癥,可能只是某一階段的情緒問題。與成年人相比,青少年患心理疾病有3個特點:

        1.更容易出現行為異常,如沖動;

        2.情緒不穩定性更突出、因素更為混雜,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等;

        3.情緒軀體化表現更明顯,即孩子的異常情緒通過軀體不適表現出來,比如疼痛、乏力、食欲不好等。

        青少年輕生背后,常見哪些原因?

        青少年輕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比如周圍環境、壓力、與周圍人的關系、突發事件、家族史等。輕生會表現為“三無癥狀”:無望,沒有希望的感覺;無用,認為自己無論怎么做都不能扭轉局面;無盡,患者會認為這一境況今后會持續這樣。

        “三無癥狀”中只要出現一個,尤其是“無望”,就容易讓一個人出現輕生念頭。

        青少年輕生前會出現哪些異常行為?

        預防和識別青少年輕生信號通常有以下線索:

        言語信號:有的孩子會直接說“我覺著活著沒意思”“沒有我會更好”,說的時候可能會伴有低落情緒;有的會拐彎抹角,比如跟家長討論生死的問題。

        行為信號:行為怪異,比如突然把頭發剪得很短、突然把珍惜的東西送給別人、衣服灰暗、活動減少、自我評價低等。

        情緒信號:容易焦慮、敏感??赡軙^度解讀某件事情,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,把自己封閉起來;情緒變得不穩定,有過激行為,比如突然喝酒。

        軀體信號:如疼痛、乏力、食欲不好、睡眠不好。

        為什么物質條件好了,孩子似乎更“脆弱”了?

        物質得到滿足,人們開始追求精神需求,這會讓期望值提得很高。但這個期望是否適合、如何去達到目標,容易使人感到焦慮。有的人希望一下子達成,一旦做不到就全盤否定自己。

        孩子肩負著一定的環境壓力,比如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出類拔萃,一些評價體系的存在帶給孩子的壓力比較大。能不能應對壓力、應對壓力的能力是否跟著社會發展在提高、看待問題是否客觀等,都很重要。

        除此之外,物質條件豐富導致孩子獲得需求時,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,甚至家長輕而易舉就會滿足他,這讓孩子的“獲得感”不強。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得一個成績,收獲希望感,心理狀態才會好。

        發現孩子有輕生傾向時,該怎么辦?怎么幫他們?

        臨床上,很多患者會出現隱匿性抑郁,這個人其實已經很抑郁了,但表面看不出來。發現孩子有輕生傾向,可以做好以下幾點:

        1.耐下心來去聽

        此時孩子的情緒其實已經很“滿”了,家長的勸說孩子很可能聽不進去,傾聽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孩子訴說的過程,本身也是釋放內心的過程。

        有些人會對孩子說“你再堅持堅持”,這類語言都是評價性的,孩子聽完可能更絕望。比起給予建議和評價,給予孩子陪伴、傾聽、接納、共情更重要。

        2.有效陪伴

        如果家長不知道怎么處理,一定要陪伴,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。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現沖動性行為,盡可能做到24小時陪伴。

        3.學會求助

        除了傾聽和陪伴,發現孩子有輕生信號時,一定要帶孩子去找專業的醫生求助。當孩子的異常情緒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、學習、交流時,就需要看醫生了。比如,成績出現問題、學習效率不高、對原本感興趣的話題喪失了興趣。

        臨床上如何應對青少年心理問題?

        首先要評估是否有抑郁、焦慮、雙相情感障礙問題,進行對癥治療。

        青少年處在發育階段,情緒穩定性較弱,要對其進行持續評估,按照輕重緩急制訂針對性治療計劃。如果病情嚴重,要服藥。

        除了服藥,還需要家長、醫生、老師,包括青少年本人形成合力,尤其家長要加入到治療團隊,關注孩子的生活起居、飲食問題、身體疼痛等。

        醫生會指導家長了解整個治療過程,如何管理治療藥物,如何避免孩子得到危險物品。預防輕生最重要的就是限制工具,沒有工具就很難發生危險,就有時間去干預。

        特別嚴重的青少年需要進行評估,必要時入院治療 。

        孩子厭學如何引導?怎樣處理成績和身心健康的關系?

        發現孩子情緒異常,家長自己也會很有壓力,但當家長變得很焦慮、暴躁時,往往很難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。此時,家長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,跟孩子相處盡量控制在比較穩定的狀態中,給孩子作出榜樣。

       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抓一抓就能提高,有的則不會。所以要因人而異,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成績。

        此外,家長應學會利用資源,比如通過心理咨詢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?,F在的孩子非常聰明,有些孩子的知識面甚至比大人都廣泛,但對知識理解的深度不見得更高。當孩子和父母在同頻的軌道上溝通時,往往更容易解決問題。

        最后,梁紅呼吁,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應形成常態化,長時間持續關注,而不是因為某次事件、某個案例才重視。(受訪專家:北京回龍觀醫院、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梁紅)

        責任編輯:王笑蕾


        網站首頁 服務內容 圖片展示 關于我們 資訊動態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

        手機網站掃一掃

        欧美精品videos,免费h片在线观看播放,国产一级无码精品视频,91自拍视频在线观看
              <output id="1tyk5"></output>

            1. <ins id="1tyk5"><video id="1tyk5"></video></ins><tr id="1tyk5"><nobr id="1tyk5"><ol id="1tyk5"></ol></nobr></tr>
              <output id="1tyk5"><track id="1tyk5"></track></output>